红四方面军改成129师,刘帅徐帅任正副师长,十几年后奇妙换位

  • 首页
  • 博乐体育app全站下载安装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博乐体育app全站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 红四方面军改成129师,刘帅徐帅任正副师长,十几年后奇妙换位

    红四方面军改成129师,刘帅徐帅任正副师长,十几年后奇妙换位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    刘伯承元帅曾自嘲作诗道:“三次参与总指挥,失败两次被罢免。”

    提到的是他三次担任总参谋长,经历了两次被解除职务和一次战败的经历。

    这些事件发生在南昌起义到长征结束的这段时间内。

    在南昌起义期间,刘伯承元帅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的参谋团团长。

    刘伯承

    南昌起义取得胜利后,起义军迅速离开南昌,前往广东东江一带,以便于扩展力量。

    在南昌起义部队向南推进的过程中,频繁受到国民党军的干扰,导致起义军损失惨重,面临极为严峻的局势。

    为了保留革命的“火焰”,起义军决定采取分散行动。

    部分部队在朱德元帅和陈毅元帅的指挥下,刘伯承元帅与贺龙元帅等人抵达陆丰县。他们首先乘船前往香港,随后返回上海,最终找到了中央机关的所在地。

    几个月后,组织决定派刘伯承元帅从上海出发,秘密前往莫斯科,先是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,随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。

    因此,刘伯承担任的参谋长一职也随之结束。

    这便是刘伯承元帅在诗中提到的“一败”。

    那么,“三参”和“两罢官”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

    刘伯承于1932年1月返回国内后,前往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,接替何长工同志,担任了红军学校的校长和政治委员。

    几个月之后,刘伯承元帅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,协助朱德总司令指挥红军作战,成功赢得了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役的胜利。

    电视剧《太行山上》剧照

    这是刘伯承元帅首次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,属于“三参”中的一员。

    1933年9月,洋顾问李德抵达苏区,因博古同志的无条件支持和包容,这位洋顾问被宠坏成了一个“太上皇”。

    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挥权因此转交给了李德,他的“左”倾教条主义思想十分严重,且作风粗暴、专横,在军事指挥方面更是独断专行。

    在对待他人的过程中,刘伯承元帅始终非常注重“分寸”,对李德这位外国顾问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。

    然而,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役中,李德在军事指挥方面出现了许多失误,导致红军遭受了重大伤亡,形势十分危急。

    作为红军总参谋长,刘伯承元帅心如刀绞,但又无能为力,只能不断地向李德提出建议,催促他尽快调整战术。

    李德根本无法接受刘伯承元帅的真诚劝告,反而当众讥讽道:“你不是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吗?在我看来,你的战术能力甚至不及一名普通的参谋。”

    刘伯承因李德的言辞感到非常愤怒,并且得罪了高层,触怒了外国顾问,这为他后来的贬职埋下了隐患。

    一天,李德走进总参谋部,正好看到几位机要员在一旁生火做饭。他看了一眼,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感到愤怒,随即一脚把锅踢翻了。

    刘伯承元帅一听到声音,立刻走了出来。他再也无法忍受,当即与李德发生了争吵。

    刘伯承元帅愤怒地说道:“可恶的帝国主义者总是如此欺压中国人民,作为共产国际的顾问,你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,实在是太过分了!”

    李德感到有些内疚,十分不自在,于是找了个理由便匆匆离开了。

    然而,刘伯承很快就被解除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,降级为第五军团的参谋长。

    电视剧《太行山上》剧照

    这正是刘伯承元帅在诗中提到的“两次辞官”之一。

    1934年12月18日,中央举行了黎平会议,主席重新回归,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在困境中重新获得生机。

    正是在这个时期,主席将刘伯承元帅重新调回中革军委,因此,“一条龙降临”,刘伯承元帅重新担任红军总参谋长,并兼任中央纵队的指挥官。

    接着,刘伯承元帅带领先遣部队成功穿越乌江,巧妙攻占遵义,摆脱了敌军的主力,这让伤亡惨重、身心疲惫的中央红军争取到了一次宝贵的短暂休整机会。

    在遵义会议上,他坚定支持主席的正确理念,尽全力协助主席,成功赢得了四渡赤水和两次进驻遵义等战役的胜利,并亲自带领部队,迅速占领了皎平渡,使红军顺利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困。

    在大凉山,刘伯承元帅担任了红军的先遣司令,他与小叶丹结为盟友,顺利带领全军穿越了彝族聚集区,这段经历成为了流传的美好故事。

    这是刘伯承元帅第二次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,也就是“三参”之一。

    1935年6月,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终于成功会合。

    此时,张国焘凭借手中雄厚的兵力,个人的野心不断膨胀。

    为了团结张国焘,中央决定任命他为红军总政治委员,并决定将红一、四方面军进行混合编组,分成左右两路军向北进军抗击日本侵略。

    左路军是由朱德、张国焘以及当时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共同指挥的。

    在行军至四川阿坝地区时,张国焘却自行做出南下的决定。

    朱德、刘伯承与张国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,张国焘愤怒之下将朱老总软禁,并撤销了刘伯承元帅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。

    电视剧《太行山上》剧照

    这是刘伯承元帅第二次被解除红军总参谋长职务,这也是他在自嘲诗中提到的“二次罢官”的其中之一。

    1936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成功会合,刘伯承元帅被任命为红军前方总指挥部的参谋长。

    两个月之后,中央军委对红军的指挥机构进行了重新整顿,刘伯承元帅在此次整顿中被任命为中革军委委员、红军总参谋长以及红军大学副校长。

    这是刘伯承元帅第三次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,也被称为“三参”中的第三次。

    很多人并不知晓,刘伯承元帅差点在第四次担任我军的总参谋长。

    在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领导人曾向刘伯承元帅询问意见,鉴于他的年龄、健康状况、资历和经验等多种因素,中央决定邀请他担任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。

    刘伯承元帅深知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一职务极为重要,理应由年轻有为的人来担任,因此他认为自己应当寻找其他方向,去从事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
    因此,刘伯承元帅礼貌地拒绝了,并向中央正式推荐了徐向前元帅。

    刘伯承元帅认为,徐向前元帅聪明机智,具有全局观念,思维缜密,且比自己年轻九岁,正值壮年,因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理想人选。

    最终,中央接受了刘伯承元帅的建议。

    事后,刘伯承元帅表示:“我年纪大了,行动不便,怎么还能担任总参谋长呢?我还是回去做教书匠吧。”

    因此,刘伯承元帅亲自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,并担任了该院的首任院长。

    在这里,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,或者说是一个神奇的巧合。

    在红军时期,徐向前元帅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。当红军进行改编成为八路军时,第129师便是基于红四方面军的基础进行组建的。

    按照常理,徐向前元帅应该是129师师长的最佳人选,然而“委任状”发布后,徐向前元帅却被任命为该师的副师长,而师长则是刘伯承元帅。

  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许多人对此安排感到困惑,特别是徐向前元帅的老部下们。

    徐向前对他们说:“无论去到哪里,都是为党服务,我们的目的在于革命,而不是为了做官。”

    因此,一向低调、刚刚经历西路军重大失败的徐向前元帅毫不在意个人得失,踏实地担任了刘伯承元帅的助手。

    其实此事还跟蒋介石有关。

    在国共谈判关于“红军转型为八路军”的问题时,蒋介石坚决表示:八路军的编制只能设定为三个师。

    中共最初的设想是组建四个师,其中一位师长的候选人正是徐向前元帅。

    由于蒋介石的坚决反对,中共最终为了维护整体利益而做出了妥协。

    那么,徐向前元帅的职位应该如何进行安排呢?

    在中央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候,徐向前元帅主动向中央建议:我去129师,担任刘伯承师长的副手。

    因此,有人认为是徐向前元帅的高尚品格,让他主动将师长的职务让给了刘伯承。

    电视剧《刘伯承元帅》剧照

    没有人预料到,十多年后,这一场景在北京再次出现,然而,刘伯承和徐向前之间的角色却发生了奇特的“互换”。

    在刘伯承元帅的推荐下,徐向前元帅很快被任命为新中国首任总参谋长。

    #深度好文奖励计划#



    TOP